1.我们是不行了,孩子,就看你的了!
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,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。这种家长往往得过且过,患得患失。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,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,这种心理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。
2.“你看看人家谁谁谁!”
我想这是家长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了,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。这种比较对孩子的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,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。
3.“没时间管你,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?”
名人言:“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。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。”
4.“住嘴,你怎么就是不听话!”
“听话”的孩子到底好不好?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从自己,给孩子争辩的权力,培养有主见的孩子。当孩子与父母顶嘴时,是内在力量强大的呈现,是在告诉我们:他长大了!此时孩子更有自己的思想和计划,正在学习独立完成事情并承担后果。
5.“进了前三名,妈妈给你买…”
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,其实弊大于利。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,考砸了罚他,考好了奖励他,这却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,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。
6.“没有原因,我说不行就不行!”
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,源于家长头脑中的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传统观念。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,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公正和民主意识成长,缺乏协商能力,甚至会滋生暴力倾向。
7.“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,谁管得了你啊?”
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,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,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重犯,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。此类方法前几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,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心理,索性将错就错。
8.“孩子是我的,我想怎样就怎样!”
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,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,把愿望强加于孩子,任由情绪随意发泄,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。这会让孩子心生怨意,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。
9.“你怎么这么笨?”
允许孩子犯“错”,失败后孩子更需要肯定,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,会让孩子自我否定并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。
10.“如果爸爸妈妈离婚,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?”
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,如果仅仅是个玩笑,那就太愚蠢了,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,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?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?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,但结果更糟,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。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,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。
言传身教-------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。
了解更多资讯,请关注我们